首批驰援武汉的“逆行英雄”凯旋,这位来自长宁虹桥的“90后”说,“如有需要,还会再上‘战场’!”
除夕之夜,
未及举杯,
国家紧急征召,
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一线,
经过67个日夜的持续奋战
3月31日下午,
他们回家了!
寒风凛冽中逆行,归来时已是花开遍野。
在这些英勇无畏的“逆行英雄”中,有一位来自虹桥街道安东居民区的“90后”小伙子张俊杰。作为上海胸科医院的一名护士,他在小年夜下午四点左右收到了一条信息,上海要组建支援武汉医疗队,半小时后报名截止。张俊杰是一名有着丰富危重症护理经验的导管室护师,也是一名90后的“老”党员。瞒着家人,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,事后才通知家人。
1月24日除夕夜,顾不上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,张俊杰随着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。他的新年,就在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战役中来临。
汗积在雨靴里,可以直接往外倒
张俊杰工作的地方,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,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。大年初一,张俊杰随医疗队到达医院了解情况,
“我们进去的时候,医院里原来的医护人员都非常疲惫了。2个小时里,我看到有十几辆车陆陆续续地把病人送进来,顿时感到身上的责任与压力巨大。”
到达武汉的前几天,医疗队开展了严格的培训,为了更好地救治,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。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将自己全副武装,上班前把厚重的防护服一层层包裹在身上,平均就要半小时。
重症病房护理工作量大,长时间穿着防护服,戴着口罩,动作一快,就觉得闷,容易缺氧。
“有一次我上早班,因为前一天工作了12个小时,一下子感觉体力透支、缺氧想吐,于是直接吐在了口罩里。”
为了不把自己暴露在外,张俊杰无法第一时间摘下口罩整理呕吐物,只能走到缓冲区,修整了半小时后,又换了新的装备继续工作。
每天要在闷热的防护服下完成高强度的护理工作,张俊杰尽量坚持少喝水、不吃饭、不上厕所。下班后出的汗积在雨靴里,可以直接往外倒,湿漉漉的后背,被汗水浸泡发白的双手,还有脸上各种因为长时间戴口罩留下的印迹,让他感觉好累却内心充实。
为患者穿上“心理防护衣”
疫情无情人有情,张俊杰随上海医疗队入驻北三病区的两个多月里,温暖的故事在不断上演。
北三楼的病人几乎都是重症病人,病情严重多数无法生活自理,又没有护工及家属,一切都得自己扛。
“除了常规的医护工作,我们还要解决病人的生活护理。”
张俊杰负责的病区里,有位老年重症患者,因为翻身难,他干起了护工阿姨的活——喝水喂饭,清理大小便,为避免老人褥疮,定时帮老人翻身。
张俊杰记得,北三楼里有一位80后母亲,因为病情严重,呼吸都喘,每天只能依靠呼吸机吸氧。有一天,她问张俊杰要纸笔写遗书,担心自己进来了就出不去了。看着心情极其沮丧的病人,张俊杰为她进行“心理治疗”。做完工作后的空余时间,张俊杰会陪她聊天,鼓励她要有信心,上班路上为女病人带点水果,为病人建起心理防护。
在医务人员的悉心治疗下,这位女病人不仅脱离了呼吸机,转到普通病房。康复出院前,她和张俊杰来了个隔空拥抱。回家后,她还给张俊杰发来与孩子的合影。
“重症病房里的日子很辛苦,但每次看到病人们康复出院,心里就很暖。”张俊杰说。
隔离结束后,还想再上“战场”
张俊杰从小就崇拜医务人员,决定长大后要学医。毕业后,张俊杰进入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、导管室承担危重病人护理。
“因为报名半小时后就截止了,当时来不及和家里商量,第一时间就报了名。我是一名在大二时期就入党的‘老党员’,关键时刻,更应承担起为人民群众挡住疫情的使命与重任。”张俊杰回忆到,“后来我把去武汉的事情告诉了家里人,他们都很支持我。”
得知小区这位里“白衣天使”的义举,安东居民区党总支和志愿者第一时间通过电话、上门等方式,关心慰问他的家人,力所能及为他们排忧解难,为一线奋战的“英雄”筑起坚强的后盾。
张俊杰的母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后,居民区书记胡晟莲立即联系了社区医院。社区医院选派了一名中医科医生上门为张母施针,缓解了她的病痛。
“虽然我们能做的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但也要全力做好后勤保障,为一线奋战的‘逆行英雄’做好后方的支撑,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。”胡晟莲表示。
接到返沪的通知,张俊杰内心又激动又不舍,“我想奋战到武汉确诊病例清零的那一天。” 张俊杰表示,隔离结束后,如果再有需要,自己还要再上“战场”。“毕竟我们是支援过武汉的,我们有经验。”
点击了解“长宁虹桥”更多资讯: